洛阳一汽车站设救助基金助困难旅客救助金有去无还
(来源:大河报)
核心提示|2004年,洛阳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运集团”)锦远汽车站设立了“特困旅客救助基金”,用来帮助受困无法回家的旅客。10年间,这个基金帮助了130多人,累计支出6000余元。按照约定,受助的旅客在到家后的30日内返还受助资金,但至今归还的仅有600元左右。对此,锦远汽车站负责人张蓓说:“虽然我们想帮助更多的人,但入不敷出让救助基金随时面临‘停摆’的尴尬。”
尴尬| 130余名人员受助,还钱的不到10%
9月26日下午,锦远汽车站值班人员李新乐注意到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士在服务台附近徘徊。经了解,这名女子姓李,汝州人,来洛阳办事时不慎将行李与钱物丢失。随后,她在“特困旅客救助基金”的帮助下得以回家,但至今仍未归还20多元车票钱。
“我们也不可能天天去催这笔钱,遇到困难的旅客多数家庭条件不太好,或许等他们条件好一些的时候会还呢。”对于李女士这样接受救助的旅客,锦远汽车站负责人张蓓这样说道。
据了解,2004年4月,汽车站成立了“特困旅客救助基金”。遇到旅客因钱财丢失、被盗等无法买票回家的,就用应急救助基金给予帮助,但受助旅客应在事后30天内偿还,以期通过“资助、按时还款、继续资助”的循环救助模式,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基金成立至今,先后累计募集资金6300多元,帮助130余名旅客顺利返家。不过,虽然救助时登记有每个旅客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但返还救助资金的仅有12人,累计金额在600元左右。也就是说,返还资金的受助者不到10%。
困境|目前仅有2000元资金维持运转
一面是较低的返还率,一面是需要救助的旅客,为使“特困旅客救助基金”能够长久运作下去,车站人员会不定期举行捐资活动,客运站也会给其拨些资金。
“目前,仅有2000元左右资金在维持着正常运转,但以目前的方式来进行运营肯定无法让更多的人受惠。”张蓓说,每年寒暑假期间,需要帮助的人员就会增多,主要有四类:农民工、学生、意外受困人员以及极少数精神较为恍惚的人群。
“虽然车站无法断定求助者是否真的有困难,但只要是来求助的,肯定是遇到困难了。”张蓓接着说,尽管遭遇旅客诚信不够和资金不足的双重压力,但“特困旅客救助基金”仍然会坚持下去,这个服务旅客的“民心工程”绝对不能半途而废。
建议|将诚信列入个人档案
“6000多元均摊到130多人头上,人均不到50元,这个金额不算很高,还是可以还得起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个人诚信问题。”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萧毅教授认为,受帮助的人还钱的百分比应该是80%,甚至更高,但是实际过程中,归还率仅有10%,这是不正常的,这也折射出一部分人贪小便宜、不诚信的一面。在德国等发达国家,人的诚信要列入个人档案之中,我们能否将这样的做法学过来呢?虽然救助基金是爱心帮助,但如果资金跟不上,爱心或将面临“枯竭”。
虽然“特困旅客救助基金”归还率较低,但是萧毅坚持认为,这是好事,应该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受阻就断了。随着社会诚信度的提高,以及“特困旅客救助基金”认知度的普及,将来回收率应该会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