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
已连续举办10届的航空展,就像是一台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发动机,让珠海这座一度落寞的经济特区城市,变得充满活力。相比于此,已将航空产业定位为未来新兴支柱产业的河南,能否秉持“拿来主义”,举办航展,发展产业链条呢?
坊间争议之下,大河报记者追访获悉,继今年试水航空嘉年华之后,郑州通航试验区明年仍将举办航展,并使之常态化。也许,三五年内,河南人不出地界,就能欣赏到媲美珠海航展的精彩画面。
本报特派记者李岩文平伟摄影
观察航展成城市靓丽名片,珠海名利双收
说起正在举办的珠海航展,很多现场观众都会感觉新潮、刺激、热闹。这些关键词,也成就了珠海航展的火爆——
一瓶矿泉水5元,一小瓶可乐10元,不买没的喝;一份一素一荤的大米盒饭,就要150元,不买没的吃;周边很普通的快捷酒店标间客房,每天房价接近千元,一房难求;公交车挤不上,出租车打不着,黑车扎堆,动辄上百元;一张特邀专业观众申请书,原本仅需150元即可办多次入场证,被黄牛炒到500元,还一书难求……
这些外地人倍感诧异、本地人见怪不怪的生意经,只是因航展而生的插曲。
展会的消费对象——包括全球41个国家的700多家参展商在内的超过5万名参展、观展人士蜂拥而来,更是带来了真金白银,哗哗地流进了当地人的钱袋里,让珠海坐拥东道主之利。
空前的规模和人潮,以及唯一的国字号航展举办地,实实在在地展示了珠海这座海滨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吸引力。遍布珠海城区的航展海报、国内外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全球人潮的口口相传,更是大大提高了珠海的知名度。
看中了航展的商机,包括郑州模特协会在内的不少外地机构还带领大批人员赶场,争做航模、礼宾等服务业务,大把捞金。
按照珠海官方公布的数字,从1996年举办首届航展以来,这座原本没有产业基础的城市,如今仅航空航天产业,每年就产生超过百亿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形成了产业园区,上升为地方支柱产业。
国内航空城扎堆出现航展成“香饽饽”背景
珠海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就在珠海三灶国际机场旁,距珠海航展中心也不超过一公里。这里坐落着包括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多家下属公司在内的一大批国内航空航天行业龙头企业,同样成为一道风景。
在观看航展之余,包括河南不少通航公司老板在内的众多政界、业界人士,不断组团前来园区洽谈业务。
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政府、沈北航空新城管委会招商局局长陈健就是其中一位。他说,珠海航展发展至今18年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突出,吸引了全国很多省份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产业发展的楷模。
“大家都想学珠海,搞航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壮大地方经济。你要知道,中航工业是4年前才入驻这里的,就是看中了珠海航展的平台,包括这里十多年来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陈健说。
陈健讲,沈阳目前正在依托黎明发动机制造、中航工业626研究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资源,建设沈北航空城,目前,通用机场项目已经获批,明年七八月份能够建成。占地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沈北航空产业园也正在崛起。
实际上,从2012年起步的沈北航空城,发展思路与位于郑州市上街区的郑州通航试验区并无太大区别。
不仅是郑州和沈阳,按照中国民航大学发布的数据,国内目前上马的通航园区,总数已经超过100处,其中很多都在效仿、复制“珠海模式”,那就是试图通过航展来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升级。
话题高大上的航展,河南能不能搞?
珠海航展的开幕,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其中一大焦点就是,像这样高大上的航展,河南到底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仿效举办?
支持者认为,从发展需求上讲,河南相比珠海更有必要,也更迫切。首先,郑州正在以新郑机场为基地,加快推进国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并以改扩建后的上街机场为核心,打造郑州通航试验区。如果加上新密、登封、林州、民权等通航机场建设,航空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需要搭建航展平台。
按照民航河南监管局副局长焦建新的说法,目前全省通航企业已经超过30家,拥有直升机约30架,固定翼飞机约50架,行业初具规模。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一类通航机场建设标准改扩建后的上街机场,面积达到了2911亩,已经远远超过了珠海航展中心,不仅可满足运5、运12、新舟60等通航常用机型起降,而且还能满足波音737-700系列、空客A320等国际常见公务机在不良天气条件下的起降需求,硬件也够硬。
与此同时,随着投资推进,目前郑州通航试验区内已形成了飞机组装制造、飞机维修、飞行员培训、飞机交易中心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应该说,在郑州搞成规模的航展,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虽然起步阶段需要培养,但只要政府强力推动,发出邀请,应该还是可行的,最起码可以积累一些航展的氛围和经验。”河南省大宇通航有限公司董事长封杰说。
当然,坊间也有声音认为,通航发展的机遇之下,更隐藏着危机,如果盲目上马航展,也可能会事与愿违,达不到“展会搭台,经济唱戏”的盈利目的。
“国内航空城已经严重同质化,这是现实情况,即便是省内基础最雄厚的郑州,在全国范围看,优势也并不突出,行业发展还很稚嫩,承载能力也有限。现阶段,郑州包括河南别的地方,应该做的是踏踏实实谋实业,而不是航展。”有网友说。
展望郑州已试水通航航展,未来可期
很多人不知道,在坊间仍存争议之时,在郑州通航试验区,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已有企业于今年9月组织了河南地区的首次航空展。
该航空展由华彬航空集团主办,名为“2014郑州华彬航空嘉年华”。此次展会上,共展出飞行器70架,参加企业达到了100家。为期3天的航空展上,飞行特技表演、航空运动表演、飞行器飞行展示与搭乘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堪称丰富多彩。
与珠海航展一样,此次航空嘉年华也邀请国内知名通航专家,举行了低空经济论坛和通航产业发展论坛。
河南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牛安林受访时说,在起步阶段,郑州不必追求珠海航展的“大而全”,应扬长避短,结合自身实际搞与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专业通航航展,走“小而精”的路子。
昨日下午,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何乾坤透露,继今年之后,明年上街机场仍计划举办航展,并逐步常态化,“通过这样的专业展会,一方面拉近航空产业与市民距离,活跃产业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也为了招商引资,带动区域内产业提升,完善产业链条。”
“我们的思路是,坚持商业化运作,政府不主导,主要由企业组织实施,希望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将展会办成中国的EAA航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