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郑州火车站体验临客:票好买 速度快 也不挤
(来源:河南商报)
临客是中国春运的一个特有词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铁路部门为缓解春运运力不足,增开以字母“L”打头的临时客车,俗称“绿皮车”,车厢条件简陋,路上走走停停,晚点是家常便饭。
从今年春运起,绿皮车厢退出历史舞台,动车组、直达车、特快、普快列车加入临客队列,河南商报记者体验发现,今年的临客票好买、速度快、乘坐舒适。
新鲜
今年临客不一般跑得比往年快
2月11日下午1点39分,西安北-上海的D4504次列车驶进郑州火车站,旅客杨先生拖着行李箱进入车厢,找座位坐下。
“两天前买的(票),其他车次都没票,就这趟车有座。”他和妻子拎着大包小包回徐州老家过年,往年这时,动车、普快车票难买,临客走走停停得六七个小时。赶上这班动车,3个多小时就能到家。
杨先生不知道,这趟D4504次列车就是一列升级版的春运临客。郑州火车站党委书记牛剑锋说,今年经停郑州火车站的临客列车全面升级,其中“D”字头动车临客16列,“T”、“Z”字头特快、直达临客6列,“K”字头快速临客54列,普通临客23列,而传统“L”字头临客仅2列。
此外,老旧的“绿皮车”车厢全被淘汰,换上了新式空调车厢。
体验
不让行人不多到站准点
2月11日下午2点多,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火车站登上北京西-汉口的K4601次临客列车,与往年春运临客车厢过道站满人、卫生间门口排长队的火爆场景不同,大部分旅客都有座位,过道通畅,有些无座旅客把行李堆在洗漱间,但并不影响通行。
“到漯河下车,坐汽车一路向东,再走20多公里就到家了。”坐在9号车厢的张先生说,他是周口西华县人,在北京打工,过年了,家里人可劲儿催他回家。
他买的是11日凌晨3点的票,一路上车厢里乘客都很少,不少人躺在座位上睡大觉。
直到进入河南境内,车上的人才多起来。下午3点30分左右,列车准点到达许昌站,花费1个小时。而在去年,从郑州经过许昌的临客列车,途中至少要经停新郑、长葛两站,还要为图定列车让行,全程至少需要1小时30分。
提醒
还没抢到回家车票不妨试试临客
节前,从郑州火车站开往上海、杭州、广州方向的图定列车大部分车票已售罄,但临客车票较为充足。牛剑锋提醒广大旅客,如果买不到图定列车车票,可以选择乘坐临客出行,无论是车厢环境还是运行时间,都不比图定列车差。
相关链接
曾经的春运临客长什么样
闷罐车大门敞开
绿皮车硬座硌得身上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春运客车不够用,短途临客都是闷罐车。”10号车厢乘客何大全说,闷罐车车厢内无座位,乘客只能垫张报纸凑合着坐,或干脆站着;车厢上只有两扇小窗户,为保证通风,推拉门还得敞开着,冬天冷风呼呼地往里灌。
后来,他在北京做起了生意,往年都是开车回家,旅途又疲劳又孤单,“今年又坐上春运临客,就勾起了之前的春运记忆。”
9号车厢乘客钱女士和同伴是许昌人,现在深圳工作,去年春节坐临客回家,一路上走走停停,颠簸了近30个小时,绿皮车车厢一侧的茶炉时好时坏,途中有时喝不上开水,车厢密闭不严,冷风嗖嗖地往里钻。硬座坐的时间长了,硌得浑身疼。
她说,今年先买了从深圳到郑州的卧铺车票(走京九线),到郑州再换成K4601次临客回家,虽然是曲线回家,但舒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