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高速不停车3秒轻松通过收费站、出行查路况、买车票微信公众号轻松搞定、乘高铁、转地铁、坐公交无缝衔接、路越走越顺出行越来越轻松……这都是我省智慧交通的大格局下的真实感受。
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车行高速不停车3秒轻松通过收费站、出行查路况、买车票微信公众号轻松搞定、乘高铁、转地铁、坐公交无缝衔接、路越走越顺出行越来越轻松……这都是我省智慧交通的大格局下的真实感受。
据悉,从公路桥梁隧道和航道的建设到高速公路的运营,从交通节能环保到关键时刻安全应急,河南交通的科技创新从不缺席。科技创新在保障河南交通当好发展先行官的同时,也引领和支撑了河南交通适应经济新常态、快速迈向现代化。
【潜心研发】解决世界性难题 铸就黄金旅游通道
畅行中原通达天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科技创新则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
以郑云高速为例,郑云高速桃花峪隧道是世界上跨度最大、间距最小的黄土小间距隧道,施工塌方的风险极大。据郑云高速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具有水敏性。黄土隧道尺度效应特别明显,随着开挖断面跨度的增加,垂直土压力与竖向变形迅速增大,洞室稳定性变差,施工安全风险急剧增大。因此,黄土隧道建设是隧道工程中的难题,尤其是大跨小间距黄土隧道建设更是世界级难题。
大胆创新潜心钻研,项目借力科研部门,创建了大跨小间距黄土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和以正台阶中隔壁直立式开挖施工工法为核心的大跨黄土隧道施工新技术,让隧道顺利贯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节约工程投资5000余万元。
而郑云高速今年11月底全线通车,贯联郑州、焦作两座城市,从郑州开车1小时直通绮丽多姿的5A级云台山风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旅游专线。
【智慧运营】高速公路全面感知 北斗监测安全高效
高速成网车流滚滚,对于管理的要求也更高,科技创新带来了安全高效的出行保障。
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诸多关键词集一身的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段智能管控科技示范工程,可以说是国内高速公路智慧运营的典范。
这个工程到底有多牛?就拿在团雾、大雾多发区域部署的“雾区行车主动诱导系统”来说,它能够根据能见度的不同情况,利用路侧边缘标产生频闪信号,为驾驶员提供道路边缘线诱导、车间距预警。同时,部署低能见度自动语音播报设备,当能见度低于200米时,主动以高音贝广播的方式提醒过往司机,助力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出行安全。
在紧急事件快速响应与处置技术推广方面,部署无人机系统,对重特大事故现场实行实时动态视频监测;对塌方、水毁等道路阻断事件进行快速测量和建模,同时,综合应用北斗卫星地基增强、北斗卫星短报文等先进技术,部署北斗高精度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实现人、车的精准跟踪和统一调度指挥。
据介绍,该工程完全建成并应用后,示范段事故率将下降10%左右,常态下通道整体运行效率预计提高15%,重特大事故条件下通道通行能力同比提高10%,道路封闭次数减少20%以上。
【政企合作】打造以“五个一、四平台”为载体智慧交通品牌
科技创新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交通服务方式。在5年乃至10年前,谁会想到购票出行缴费一个微信公号就能轻松搞定呢?
2015年8月26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一畅行中原”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家融合交通出行信息查询与发布、交通运输执法监督与处理、汽车票查询与购买等功能的“微信交通运输综合服务”项目,也是全省的“互联网便捷交通”政府官方微信服务平台。
除此之外,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还建成了省级公路客运联网售票服务系统,全省二级以上客运站已全部接入,开通至今累计售票近290万张,售票金额1.9亿元,日最高售票10万张。
为了给公众提供实时、全面、权威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省交通运输厅借助百度公司的技术优势,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取OD分析、节假日热点预测等大数据分析服务,为河南省交通规划、行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张琼表示,到2020年,河南交通将建成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相适应的互通、互联、开放、共享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发展模式,形成以“五个一、四平台”为载体的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格局,即:“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一片云”、“一中心”和“行业运营智能化综合平台”、“出行服务综合平台”、“物流信息化综合平台”、“政府治理综合平台”,打造河南省智慧交通品牌——“畅行中原”,为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全面支撑,引领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